首页 > 小神牛 > 人物 >

正文

多家法院提醒注意“双十一”网购三大“陷阱”

2017-11-10 09:30:26来源:
摘要
多家法院提示留意网购三大年夜“陷阱”网购胶葛、诉讼不再逗留在“打假”阶段;价格讹诈、定金“猫腻”等问题凸显昨日

多家法院提示留意网购三大年夜“陷阱”

网购胶葛、诉讼不再逗留在“打假”阶段;价格讹诈、定金“猫腻”等问题凸显

昨日,门头沟法院,花费者蔡某(左)以网购的燕窝无天资为由,向电商索赔。法院供图

“双十一”近在面前,北京市多家法院宣布针对网购的花费提示。

新京报记者大年夜法院懂得到,这两年来,网购胶葛明显增长,而花费者铀登樘平台间的胶葛和诉公,今朝已不再逗留在“打假”阶段。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明,在原价与最低价之间做文┞仿、预付定金随便砍单以及退换货复杂的规矩限制等,成为“双十一”网购交易中频繁出现的三大年夜“陷阱”。

“最低价”背后先提价再打折

网购胶葛不只限于商品本身

北京市海淀、旭日、门头沟、房山、大年夜兴等法院近期宣布“双十一”花费提示及相干案例。新京报记者留意到,网购胶葛在近两年来竽暌剐明显增长。根据这些法院的统计显示,大年夜部分收集花费胶葛,除商品德量瑕疵外,还集中在虚假宣传以合格局合同条目是否有效等方面。

以大年夜兴法院为例,2015年全年该院受理收集购物合同胶葛案件264件,本年1月至3月时代便受理收集购物合同胶葛案件212件。门头沟法院统计显示,2016年至今,该院受理的因网购行动激发的胶葛占花费者维权案件的近13%,同时本年审理的词攀类案件,比客岁同期增幅更跨越20%,个中跨越折半的胶葛集中在食物药品范畴。旭日法院统计则显示,“双十一”购物节时代所产生的收集购物合同胶葛同其他月份比拟,增长30%阁下。

“时至今日,一些电商平台经由过程具体的禁止交易名录和关键词、截图审查,线下不克不及合法交易的物品,不再能随便马虎转移到线上。海淀法院法官姜楠介绍,有的商家应用规矩马脚,甚至会招来刑事处罚。

新京报记者留意到,海淀法院曾经审理的一路发卖假药案:新晋奶爸王某最初经由过程德国的同窗代购部分婴儿用药,试用效不雅不错后,在淘宝上开设网店专门发卖相干药品。

在一年的时光里,王某发卖未经赞成进口的“WELEDA Infludoron感冒颗粒”、“德国Sinuc化痰止咳糖浆”1400余盒,发卖金额近12万元,经剖断均应按假药论处。法院经由审理,以发卖假药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9个月,罚金24万元。

法官表示,基于药品对平易近生的重要影响,药品审批、考验具有严格法度榜样,我国药品治理法中规定“必须经赞成临盆、进口,或者按照本法必须考验而未经考验即发卖的……按假药论处。” 国外的“真药”,未经考验许可,同样属于“假药”,王某的案件,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 案例

网售燕窝无天资被诉退货及10倍补偿

昨世界午,网售燕窝的网店雇主於某,被花费者蔡某诉至门头沟法院,被请求退货并付出10倍补偿,而花费者告状的来由,并不是於某发卖假货,而是其发卖的产品缺乏相干天资。

2017年7月,蔡某在於某经营的网店购买了1斤“越南燕窝”,该产品订价13000元,产地越南。蔡某收到货色后发明该产品未标注临盆日期、临盆单位等标签内容,随后他又发明,所购燕窝不相符国度相干规定。于是蔡某将於某诉至法院,请求於某退还货款13000元并给付10倍补偿金,共计14万余元。

昨世界午,此案开庭审理,蔡某向法庭表示,国度质检总局曾针砭定,除相符相干考验检疫请求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燕窝产品准予进口外,其他国度或地区的燕窝产品经由过程贸易情势暂不克不及对华出口。他就此认为,其购买的燕窝不相符我国食物安然标准。

对此,被告於某的律师称,涉案燕窝产品来源合法,只是产地由印尼错写成越南,并无质量问题;且燕窝属于散装食物,无需标注临盆日期、临盆单位等内容。

在法庭上,被告方承认在发卖进口食物过程中存在以虚假信息误导花费者的行动,但保持所发卖的产品相符我国食物安然标准。法庭赞成赐与被告方15天限日调取相干证据,休庭后将再次进行审理。

“双十一”花费需防三大年夜“陷阱”

陷阱一

价格讹诈

“双十一”时代,一些商家会打出“史上最低价”、“全网最低价”等告白语,然则个别商品是将原价进步了很多之后再进行打折的,扣头之后的价格与本来的价格相差不多,甚职苄些还更高。

花费者王某在购物网站平生鲜店购买优惠商品,8袋手撕鱿鱼片,标注原价75元/袋,优惠实付35元/袋,8袋鲅鱼干,标注原价70元/袋,优惠实付29元/袋。优惠晃荡停止,王某发明正常售价鱿鱼片40元/袋,鲅鱼干30元/袋。

陷阱三

审理此案的房山法院法官表示,这种行动已经构成了收集讹诈,涉嫌价格违法,根据《价格违法行动行政处罚规定》,对于这种行动应当责令改┞俘,充公违法所得,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应责令停颐魅整顿,或者明日销营业执照。

“有证据证实商家在原价与最低价方面做文┞仿的,最高将被判三倍补偿。”法官介绍,根据《花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供给商品或者办事有讹诈行动的,可被判三倍补偿。根据证据,本案中发卖方的行动已经构成了价格讹诈,其虚构了原价,误导花费者购买。最终犯艉根据此条目判决商家退还货款并付出三倍补偿。

网售未获批进口药按假药论处

陷阱二

定金“猫腻”

设预售定金刺激花费随便砍单

■ 提示

很多网购平台推出了“定金膨胀”晃荡,即花费者提前付出一部分价款作为定金,比及商品正式开售时该笔定金可以抵扣更多的金额。

花费者楼某在一电商平台名为某某世界的商号里购买了一套家具,总价10000元,应卖扼请求,楼某先付出了定金4000元。卖家承诺一个半月内发货,但时至楼某付出定金三个月后,卖家仍未依约发货,楼某诉至法院,请求与卖家解除生意合同并请求双倍返还定金。法院最终以违约为由,判决商号双倍返还楼某定金共计8000元。

法律顾问:北京开创律师事务所(郭仲喜律师)

Copyright © 2017-2021 京ICP备160321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