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7年事首?年代至今,已有42家银行的信用评级出现上调,个中以城商行居多,又以南边城市为主。
别的值得留意的是,截至10月16日,共有6家贸易银行主体信用等级被下调(含瞻望下调),高于2016年的3家,个中5家为农商行。部分中小区域性贸易银行信用风险也在引起市场存眷。
迎评级上调“小岑岭”
本年以来,有42家银行信用评级出现上调,个中绝大年夜部分的信息公示产生鄙人半年,重要集中在7月~9月。如斯密集的上调在行业中并不常见,是以也随即激发了大年夜量存眷。
据记者统计,被中资评级机构上调信用评级的42家银行中,大年夜银行性质分类来讲,信用评级被上调的重要为城商行,共有26家,此外还包含16家农商行。具体而言,在26家城商行中,14家来自北方地区,个中又以山东及河北地区的银行数量最多,分别有4家和3家。
大年夜42家银行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南边城市略占优势。在三家上市银行,即宁波银行、张家港行和江阴银行的三季度事迹预告中,可以看到事迹增速稳中有升,这三家银行均来自江浙地区,亦解释该地区经营情况有所改良。
据统计,42家国内银行信用评级被上调是出自5家之手,个中,最看好国内银行成长前景的,当属结合伙信,共上调了18家银行信用评级,此外,中诚信国际、大年夜公国际、东方金诚、上海新世纪上调数量分别为11家、9家、2家、2家。
中外资评级 缘何“背道而驰”
当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中国主权及国内大年夜行信用瞻望时,中资评级机构却几回再三上调,对此,市场传出不少质疑声音,毕竟孰是孰非?
他弥补,2017年以来,贸易银行主体级别下调也明显增多,截至2017年10月16日,共有6家贸易银行主体信用等级被下调(含瞻望下调),高于2016年的3家,个中5家为农商行。总体来看,固然贸易银行整体信用风险有望持续保持在教逑堤度,但部分中小区域性贸易银行信用风险应引起存眷。 记者经由过程查访,发明激发争议的泉源实际是两边衡量的标准不一。多位中外资评级机构相干人士表示,外资评级机构应用全球同一标准,具有全球可比性,而中资评级机构平日是在前者应用的评级体系基本上加以修改。 也即,外资评级机构会将企业放到全球范围中进行分析排序,而中资评级则是在中国范围内进行排序比对。这意味着,一家在中国排序指标较好的企业,放到全球范围内或许结不雅并不如预期,参照竞争体越多,想拿到好“分数”也就越难。此外,固然中外资采取雷同的评级符号,但却可能代表不合的含义。 面对这波“上调”潮,业内人士均认为不具备广泛性。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表示,比拟于其他类型发借主体,贸易银行整体信用风险较低,且外部经营情况慢慢改良,但我国宏不雅经济清醒还不晴明,部分中小区域性贸易银行风险较高,短期来看,大年夜面积上调主体级其余机会还不敷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