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与沪深交易所周五(4日)披露了一批上市公司违法案例,有的是公开训斥,有的是匿名批驳。
如不雅监管不到位,并购重组、控制权让渡等这些通俗的营业,也可能会成为金融风险向上市公司传导的管道,少数上市公司甚至可能成为金融乱象集中的平台。
大年夜谎报事迹预告、拒不解释公司控制权易主,到静静结合私募猖狂把持取利,上市公司的“撒谎”新姿势令人乍舌。
事迹预告“埋雷”
武汉凡谷(002194.SZ)岁首?年代曾因年报披露事迹与快报预告相差太多而备受质疑。深交所8月4日对上市公司及董事长兼总裁孟凡博、财务总监王志松予以公开训斥的处罚。
武汉凡谷客岁三季报中曾估计,2016年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将吃亏,吃亏幅度在3000万到4000万阁下。三季报披露当日,公司股价下跌2.21%,报收于18.10元/股。在2017年2月24日披露事迹快报时,依然保持如许的估计吃亏程度,且预估吃亏3,603.28万元。投资者预期稳定,公司当日股价下跌0.24%。
然而,一个月之后,公司3月25日宣布事迹快报修改通知布告,披露的吃亏幅度一下扩大年夜为1.65亿,前后预估值相参军1.3亿元。披露之后第一个交易日即竽暌弓来股价暴跌,跌幅达7.05%,报收于11.33元/股。今朝公司股价已跌至7.8元/股,与三季报披露日比拟,股价已跌去57%。
在交易所的上市规矩中,对事迹预告、事迹快报以及盈利猜测有明白请求,在估计全年度、半年度、前三季度,经营事迹出现“净利润为负值”、“净利润与上年同期比拟上升或者降低50%以上”、“实现扭亏为盈”三种情况时须要进行事迹预告。
*ST众和(002070.SZ)本年2月28日披露事迹快报,估计2016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769万元,然则两个月后,4月29日年报中披露经审计后吃亏4830万元。深交所对上市公司及董事长兼总经理许建成、财务总监黄燕琴赐与了公开训斥的处罚。
梦洁股份(002397.SZ)同样如斯。本年2月25日公司估计年度净利润约1.57亿元,4月20日年报披露的经审计后的净利润只有9727万元,差别影响幅度跨越60%。深交所对上市公司及董事长姜天武、董事兼总经理李箐、财务总监龙翼赐与传递批驳的处罚。
披露事迹预告后,又估计本期事迹与已披露的事迹预告差别较大年夜的,须按照交易所相干规定及时披露事迹预告修改通知布告。上市规矩中同时规定了规律处罚安排,不过,最重要的处罚办法就是“传递批驳”或者“公开训斥”。
异常指标藏“玄机”
三季报对年报的预告有所差别尚可以懂得,然则审计后的年报事迹与前脚方才披露的事迹快报差别过大年夜,存在“客不雅不肯定性”的来由就很难令人佩服。
除经营事迹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谁,是否产生变革,他们的股权质押风险有多大年夜等等问题,也是投资者评估上市公司的重要推敲身分。正因如斯,当上述问题往“晦气”偏向变更时,上市公司及大年夜股东往往会偏向于选择隐匿。
沪市多家公司就在交易所的步步紧逼的“刨根问底”压力之下,终于流露了本钱运作背后的┞锋实意图。大年夜上周五披露的几个案例来看,涉及事迹承诺未完成、商誉占比过高、资产负债率急升的并购重组,其背后往往有标的资产虚高风险,以及上市公司资金链风险。
比如某安防行业上市公司,在2014年重组上市以来,积年均未能完成事迹承诺。2017年上半年,公司拟再次实施重组,高溢价现金购买境外资产。上证所查阅前期的财报发明,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已高达72%,资产负债率跨越67%,随即约谈公司财务参谋,督促其存眷标的资产虚高和上市公司资金链风险,并对重组筹划实施多次问询。
2016年年报披露后,该公司财务报表被出具无法表示看法的审计申报,内控申报也被出具否定看法,公司事迹真实性存疑、补偿承诺无法实施、控股股东股份质押平仓、债券可能违约等多重风险接踵裸露。最终,公司主动终止了境外资产收购,并筹划出售非核心资产、典质应收账款,来解决债务问题。
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实际归属,是应当披露信息的重中之重。上证所发明,近期出现了个别公司实际控制人与相干方经由过程签订远期协定、质押股权等方法,实际上让渡了上市公司的┞菲握权的情况,相干方出于各类目标,竟有意隐瞒股权让渡协定的重要内容或股权质押的交易本质,规避信息披露义务。
这一类公司往往伴随股权质押和董监高离职。比如,某光伏公司实际控制人对外高溢价让渡上市公司股权后,又向受让方质押股份,且重要董监高先后离职。那么,该交易中是否存在控制权让渡一揽子协定、是否存在有关控制权让渡的默契?上证所持续发出询问,但相干方几回再三否定。直到最后实施监管谈话,公司才承认在数月前已经签订一揽子控制权让渡协定的事实。
再比如某主营园林、市政工程施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于2016年将所持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大年夜部分股权质押给第三方,而后公司董监高产生大年夜量更改。上证所存眷到后发出问询函,但遭到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否定。直到近期公司出现胶葛,交易所再次介入施加压力,公司原实际控制人才承卖力握权早已让渡了。
8月4日,证监会传递了本年第二批针对把持市场的专项法律行动进展,查处的案件中,“类徐翔”手段再现。有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与私募机构“表里勾搭”,工资操控“增持股份”、“高送转”等信息宣布时光,两边合营出资并由私募机构操盘取利。可以看到,证监会以专项行动抓大年夜案、类案,沪深交易所加强一线监管的模式正在慢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