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潘清
应对“闪崩”压力,规避质押风险,反制要约收购……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一言不合就停牌”的现象层出不穷。
尽管监管机构出台规定予以制约,这一困扰市场已久的恶疾似乎仍未能根治。
270只A股停牌,上市公司念头各别
以“筹划重大年夜资产重组”为由停牌一个月后,ST生化于21日宣布通知布告称,因为“本次重大年夜资产重组事项涉及的工作量较大年夜,相干工作难以在1个月内完成”,公司股票将于21日开市起持续停牌,估计时光不跨越1个月。
根据此前ST生化披露的一份要约收购申报摘要,浙平易近投天弘及其一致行动人拟斥资27亿元提议部分要约收购,以取得上市公司的┞菲握权。
不过,这一恶疾似乎并未是以根治。随便性过大年夜之外,停牌法度榜样不规范、停牌时光过长,以及停牌时代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现象习认为常。
卷入要约收购的ST生化,只是A股“停牌家族”中的一员。“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今朝沪深两市3000余家上市公司中处于停牌状况的约为270家。个中,近50只个股停牌跨越90天。“闭关”时光最长的*ST新亿,持续停牌已跨越390个交易日。
上市公司的停牌来由不过乎“拟筹划重大年夜资产重组”“登载重要通知布告”或“重要事项未通知布告”。但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看似一模一样的表象背后,上市公司各有各的念头。
例如,神雾节能因控股股东神雾集团拟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年夜事项,且“存在不肯定性”,公司股票于7月17日起停牌。而在此之前的7月10日和14日,公司股价分别以接近跌停或跌停价位报收。
应对“闪崩”压力的同时,停牌成为部分上市公司规避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对象。7月17日,因股价触及控股股东质押给中信证券的股份平仓线,欢瑞世纪申请自次日开市起停牌。此外,欣龙控股、银河生物等多只个股近期也因股价触及质押当心线或平仓线而停牌。
随便停牌成恶疾,A股国际化过程受阻
股票停复牌是上市公司的一项常见营业,也是其根本权力之一,具有包管投资者公平获守信息、防控内幕交易、防止股价异常波动等功能。但在A股市场,停牌随便性过大年夜已成恶疾之一。
2015年6月中旬开端的罕有异常波动中,“千股跌停”与“千股停牌”同现,大年夜范围停牌导致抛售压力向尚在交易的股票集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下行压力。
针对这一乱象,沪深证券交易所于客岁5月同步出台新规,对上市公司停复牌行动进行规范,除规定上市公司重大年夜资产重组停牌时光不跨越3个月外,对筹划控制权变革、重大年夜合同及须提交股东大年夜会审议的购买或出售资产、对外投资等其他事项,以及筹划非公开发行的停牌时光作出限制。
这甚至必定程度上阻滞了中国股市的国际化过程。客岁4月MSCI就是否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展开的第二轮看法征询中,可能激发流动性问题的自愿停牌轨制受到国际机构投资者的质疑。
本年6月,A股第四度“闯关”MSCI并如愿“过关”。但在最终的缩小版筹划中,格力电器、万科A等赫赫有名的中国“白马股”却因曾经久停牌而无缘标的名单。
“MSCI背后代表的是经久机构投资者,他们更存眷市场的透明性。”MSCI首席运营官贝尔·佩蒂特说。
在这一背景下,ST生化筹划重大年夜资产重组的行动被认为是对要约收购行动的反制。对于“停牌时代可否进行要约收购”,市场各方众说纷纷,监管则未置可否。这也意味着,ST生化的延期复牌可能导致浙平易近投的要约收购持续“搁浅”。
在此间市场人士看来,在MSCI扩大年夜A股在其全球指数中权重的过程中,停牌问题如有可能成为障碍之一。
“筹划重组”缺束缚,轨制缺点需弥补
事实上,部分所谓“筹划重大年夜资产重组”的停牌来由,最终成为“虚晃一枪”。这也成为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复牌后遭受跌停的重要原因。
以3月21日起停牌的神州数码为例,7月18日公司通知布告称,交易各方未能在核心交易条目上杀青一致看法,经协商一致决定终止交易。公司股票复牌后持续两个交易日跌停,短短四个交易日股价重挫近三成。
比来的一周内,东诚药业、紫光国芯,以及由万福生科“变身”而来的佳沃股份等10余只个股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复牌当寰宇停的情况。
北京品今资产治理有限公司首席参谋仇彦英认为,在监管机构持续规范下,“谨慎启动停牌、严控停牌时光”已逐渐形成惯例。但大年夜今朝情况来看,上市公司以“筹划重大年夜资产重组”为由的停牌行动仍然缺乏有效束缚。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则表示,对于上市公司的率性停牌行动,虽有停复牌新规的束缚,却缺乏有效的处罚机制以及及时`管举措的弥补。
值得留意的是,上市公司停牌随便性还激发了对要约收购轨制有效性的担心。
有业内人士表示,面对以控制权为目标的要约收购,上市公司若以“突击”筹划重组并停牌的方法进行反制,不仅会限制"大众,"股东的交易权,也将导致收购方成本大年夜幅增长。即使过后被证实是“忽悠式重组”,对控股股东的处罚也如隔靴搔痒。这些轨制缺点若不克不及尽快弥补,对于收购方以及中小股东而言异常不公平,要约收购轨制也将形同虚设。